定向越野的简介,规则和技巧有哪些
定向越野是一种借助地图、指北针或其他导航工具,在一个设定的范围内,通过途中的各种障碍,快速到达各个目标点位,并且完成各个点位任务,最后到达终点的运动。
犯规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即为犯规,应取消比赛资格:
1、有意妨碍他人比赛(包括犯有同一性质的其他任何不良言行)者;
2、蓄意损坏点标、点签和其他比赛设施者;
3、比赛中搭乘交通工具行进者;
4、未通过全部检查点,而又伪造点签图案者。
技巧
1、概略标定
越野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当我们在现地正确地辨别了方向之后,只要将越野图的上方对向现地的北方,地图即已标定。这种方法简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赛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线(MN线)标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针圆盒内的定向箭头“↑”朝向地图上方,并使箭头两侧的平行线与越野图上的磁北线重合(或平行),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正磁北方向,地图即已标定。
3、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利用直长地物(如道路、土垣、沟渠、高压线等)标定地图,首先应在图上找到这段直长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图与现地各地形点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直长地物与现地的直长地物方向一致,地图即已标定。
定向越野的优点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
它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它还是一项家庭体育项目。周末一家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自我娱乐,融洽关系。增加乐趣。
它更是一项精英人才体育项目。因为它基于挑战,勇于尝试从未被尝试过的方案,并要求全身心的从双腿到大脑以最高时效达到世界顶极目标。
定向越野有什么技巧
1、看懂地图
定向越野的地图和一般的导游图或街道图可不一样,图中的地域名称不是必要的,但定向地图会更详尽地记录地面的真实情况,利用等高线表示山的形状及升高,利用各种颜色表示前进的易难,植物分布等
2、利用磁北线(MN线)标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针圆盒内的定向箭头“↑”朝向地图上方,并使箭头两侧的平行线与越野图上的磁北线重合(或平行),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正磁北方向,地图即已标定。
3、地图正置及拇指辅行法
把地图拿正,把拇指放在地图上自己所在的位置上。这样你要前进的方向便在地图前方。当前进时,拇指随着移动,当改变前进方向时,地图也要随着转移,即保持地图北面向正磁北方。这样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立即指出自己在图中的位置。
4、确定站立点
熟练地掌握在图上确定站立点的各种方法是学习使用地图的关键。对于这些方法,除了要记住它们各自的步骤、要领,尤其重要的是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选择使用和结合使用。
扩展资料:
定向越野的一些规则:
定向越野(Cross-Country Orienteering)是定向运动(Orienteering)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参赛者要依靠标有若干检查点和方向线的地图并借助指北针,自己选择行进路线,依次寻找各个检查点,用最短时间完成比赛者为优胜。
犯规: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即为犯规,应取消比赛资格:
1.有意妨碍他人比赛(包括犯有同一性质的其他任何不良言行)者。
2.蓄意损坏点标、点签和其他比赛设施者。
3.比赛中搭乘交通工具行进者。
4.未通过全部检查点,而又伪造点签图案者。
登高比赛怎么样跑是最省力
一、极限攀登能力之战术训练所谓战术,是指在合理范围内将选手能力完全发挥,从而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的策略,与心理层面的潜能激发有所不同。极限攀登(redpoint)级数之所以高于首攀能力(on-sight),是由于前者可经由不断练习,修正和避免先前所犯的缺失,寻找出最适当的攀登技巧、节奏及把点。现将极限攀登能力之战术训练分述如下﹕(一)路线选择﹕在提升极限攀登级数时,许多攀岩者往往会尝试远超出本身能力的路线,此种过于急躁之作法不但耗时、更将扼杀进步空间。由于极限攀登能力是建立在排除动作缺失的基础上,进而将体能与技巧发挥至极,所以建议以首攀最高级数加一级的路线进行极限攀登训练。(二)单一动作的缺失排除﹕在决定攀登路线后,接着便是依序解决不同的难点。每个动作之完成,皆须视攀登者对该动作的了解程度及体能状况而定。初次尝试时,仅能观察到把点的方向及位置,并依过去之经验攀爬。由于所知有限,不免耗费不需要的力量,但在调整姿势及寻找到休息点后便可较为省力。在确保绳的辅助下,尚可排除体能变量,将技巧充份发挥。(三)数个动作之结合﹕在熟稔个别动作技巧后,便须将其结合。其要诀如下﹕ 1.分散疲劳﹕路线之所以困难,往往是因特定肌肉力竭所致。若使疲劳由不同肌群分摊,即能将肌力做最有效发挥,而极限攀登的特性便在于可事先构思最省力的攀登姿势。以把点而言,最简单的握法并不一定最省力,因为当一连串动作结合时,固定握法将使单一肌群迅速力竭。举例而言,倘若路线特性是连续使用第一指节前缘扣住把点(crimp),便可在攀登前半段采开放型握法,为路线后半段预留所需肌力。分散疲劳尚有以下几点技巧﹕(1)交换使用不同手指握点﹔(2)拇指出力,以减轻其余四指负荷﹔(3)以手掌外缘握住凸点,使手指暂时休息﹔(4)以动态姿势攀登简单路段,预留静态支撑动作所需之肌力﹔(5)将重心移至脚,使手臂暂时舒缓。须全盘考量及配置整条路线的力量使用,并在难点前的路段预留体力。 2.决定挂快扣及抹粉时机﹕就挂快扣而言,应选择较佳之把点,即使是上半身已超过固定点亦无妨。因为于过低位置将绳扣入钩环,不仅在抽绳时较耗时(尤其当确保者给绳较慢时),若不幸松手,坠落距离将更可观。至于抹粉,则应选择最平衡及轻松的姿势,使肌肉获得真正舒缓。 3.驱除先锋攀登的恐惧感﹕上方固定点确保与先锋攀登之差别,在于对坠落的恐惧感。为使其不致成为攀登能力之限制,可在每一固定点事先练习挂快扣的动作。(四)连续动作的缺失排除﹕在排除单一难点后,接着便是连贯一系列的动作。从起攀处开始连贯动作并非最有效之方式。假设难度平均分散在整条路线上,体力必随攀登高度递减。在体力递减的情况下,技巧遂难以发挥,故须加重较高点之攀登技巧训练。易言之,应从"为何无法完攀路线﹖",而非由"可攀至多高才坠落﹖"的角度思考问题。练习时须遵循以下两原则﹕从高处逐步向低处将动作连贯,而非每次皆从起攀点开始﹔对特殊难点加强练习。训练时切勿高估自身能力,采较保守的方式方能避免费力耗时。(五)思考训练﹕攀岩动作具连续性,思考训练之目的为在脑中复习与整合先前的练习,藉以提升动作流畅性。将不同动作转化成一连串的关键词以方便记忆,如﹕侧身上、动态等。在冥想时若对某一动作产生迟疑,便须再回到岩壁上练习,并将其化解。可将自我幻想成旁观者,以快动作或慢动作反复观察与记住自己的攀登姿势。二、首攀能力之战术训练首攀能力之训练重点在于注意力的集中,唯有全神贯注方能在有限时间内将体力和技巧全然发挥。由于仅有一次机会,因此其战术与极限攀登训练着重事先计划不同。在集中注意力方面,可分为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于攀爬简易路段时,较不需凝聚全部注意力,此时可采宏观角度,思考后续动作或审视整条路线的体力配置。但在困难路段则须采微观角度,全神贯注以突破体能与技巧之瓶颈。(一)宏观思考﹕首先于起攀前,可做以下的自我评量﹕1.路线长多少﹖2.中途是否有休息点可将路线分段﹖3.应采何种节奏攀登这些路段﹖4.何时挂快扣较适合﹖5.路线是否有陷阱或易失误之处﹖首攀能力增进的另一个重点则是疲劳分散的技巧。为了在肌肉硬化时仍能藉休息将乳酸排除及恢复体力,便须掌握力竭的时间。应采宏观角度审视后续路段,以变换握法延缓疲劳的到来,如﹕交替使用不同手指或以姆指分担四指之负荷。(二)微观思考﹕然而在攀登困难路段时,便须采微观思考代替宏观思考。此时无论是肌力动员或技巧施展皆处于临界点,攀登者唯有摒除杂念,方能突破眼前瓶颈。在此关键时刻,须全然忽略绳索、确保或坠落恐惧感等因素,并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及危机处理能力。所谓自我控制力,是指对自身体能的了解程度。以肌肉硬化为例,高手由于明了自我极限,因此可冷静面对此预警讯息﹔但对新手而言,便可能将其解释为坠落的前兆。至于危机处理能力,则是指危急时刻的反应敏捷度。由于这片刻的坚持乃首攀能力的指针,故如何激发完攀的斗志遂成为关键。参加比赛可说是微观思考的最佳训练方式。由于比赛时,即使无法完攀,一步的差距亦可能全盘纽转排名。故选手即使力竭,亦会为争取佳绩去多攀一个点,从而发挥潜能与排除其余消极因素。(三)首攀能力训练﹕由于首攀能力取决于反应力与判断力,故唯有多攀登新路线方能进步。攀爬固定路线虽可锻炼肌力,但由于熟悉攀登姿势、无需费神思考,将大为减少路线之观察能力。必须时常变更攀岩地点与岩质,避免使用特定的攀登姿势与技巧。速度攀登或随机指点训练亦可提升选手的反应力与判断力。三、攀登级数金字塔在实际攀登中,多数人往往难以在攀爬路线的质与量间做一取舍。究竟应专注在攀爬少数自身能力极限的路线,还是多爬些能力范围内的路线﹖此种不确定尤其发生在攀登级数向上提升时。在攀登经验或体力仍不足的情况下冒然尝试难度过高的路线,不仅将带来挫折感,更可能引起运动伤害。相反的,始终裹足不前、畏于向高难度路线挑战,亦将扼杀进步空间。必须有一适切的级数评定标准,下表的「攀登级数金字塔」可帮助选手明了自身级数与决定攀爬路线难度(表5-1)。倘若发现攀爬级数统计较此金字塔宽,表示已具备稳固的攀登基础,可向更高难度进级。但若统计结果较下表窄,便表示仍须加强奠基工作。无论是极限攀登能力或首攀能力皆是建立在攀爬经验与基础攀登上,唯有稳固的金字塔方能逐步提升攀登能力,及避免生理伤害与心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