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马拉松, 如何训练
现代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是训练量大,训练强度高,一天进行两次训练,总时间有时长达6个
小时以上。
现代马拉松训练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重点突出大里程训练,澳洲、日本运动员被广泛接受,他
们每周训练量为210-25。公里,如克莱顿准备期达280-35。公里。另一种是重点抓质量训练,如欧美运动
员,他们是在越野跑的基础上增加场地训练。.坚持长期的科学训练,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基础.在
我国马拉松运动员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内蒙为代表的耐力型运动员,一种是以云南为代表的速度型
运动员,两种训练都有很好成绩表现,从长远角度出发,后者有较广阔的发展前途.速度对马拉松成绩的
影响.
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究竟如何起步呢?我们采取在努力提高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视无氧耐
力的速度训练的方法。
实践证明,对于具备一定速度基础的长跑运动员,应在不影响学习、工作、健康与训练质量的前提下
,进行不间断的有氧耐力训练,三个半月后,即可见效.即:每周可有一次超长(30,35km)和一次稍长(
20,25km)训练;每周另外几天为短距离训练(10,12km)。赛前两周可跑30km(比赛的平均速度);赛前一周可
跑20km,采用此计划的运动员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现在跑马拉松的人们有常年坚持公路耐力跑的习惯,一般耐力发展较好,自练能力较差,生活无规律
,对全面身体训练不够:尤以速度、力量素质发展更差,训练缺乏科学性.
参加马拉松竞赛,就其性质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竞技性;一种是健身性.后者居多数.根据我国职工余
暇时间及结构特点,我认为对我国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就近期来说,其指导思想,应以健身作为其
出发点,在训练量的安排上,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训练条件、对象和该项运动特点,制定一套业余
马拉松运动负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中,我们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马拉松项目主要是以耐力为基础,同时相应发展速度、力
量、协调、柔韧和灵敏等素质。在一定的有氧代谢训练基础上,加强专项耐力训练,逐步提高成绩。我们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1)耐力训练:有两种形式,一是心血管耐力练习.①定时跑( 60'-120')小强度;②匀速跑(30'-"-
50')中等强度,③越野跑(定时、定距、匀速、变速);中等强度以上,④计时跑(反复跑、间歇跑),大强
度。二是肌肉耐力练习.一般人对耐力有误解,认为锻炼肌肉耐力与心血管耐力毫不相干,因而忽视肌肉
力量素质训练,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通过力量循环练习六个内容,进行6--8组,时间为50'
".60',心率控制在150次/分,提高了肌肉耐力,同时也增强了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使训练内容多样化,
这样训练兴趣高,收效大。
(2)速度训练:现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多数是“半路起家”,长时间奔跑能力较强,而5000, 1000。米
的水平却不高,对速度训练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妥善安排。考虑到队员的年龄较大和基础不牢,
我们则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在努力提高马拉松耐力跑的使速度得到相应的提高,以适应比
赛的需要(表21),我们采用如下训练方法:①快速长跑:15'-35';②无氧训练:间歇跑10一12X(400 m-1
-100 m):节奏跑(400一1200 m) X 6一8,也可以从长2000-1600-1400-1200-800-400米中间休息3到4分
,也可作8 X1000 m( 3' 10")反复跑,组间休息6'^-8'.②专项力量训练:上坡跑、抗阻力跑等,坡度不
太陡,能保持跑的正确姿势,没有长的坡度(200 m以上),就多跑几次短跑,跑时注意向前性,保持正常
步幅。坡度训练可一直继续到比赛前三周,接近比赛前三周上坡跑可由200-250米缩短到60-80米,长坡放
松跑,缩短距离后要加快,接近短跑速度,反复进行,如3-5次x2组,组间休息1',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
后便可跑10次x2组,组间休息3'。赛前三周,每周这样训练一次,就会觉得体力充沛,达到良好的竞技状
态,投入比赛.(3)柔韧性练习:跑者平时训练,由于时间不充足,思想又不重视,经常不做准备活动和整
理活动性体操.多数人,柔韧性很差,体前屈只能手指触地.柔韧性对途中跑动作是否能舒展,步幅是否开
阔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直接舒展起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跑的速度.要求跑步者每天在准备活动中做
一些正压腿、正踢腿、前后左右劈腿和其它柔韧性练习,时间约15'。.途中跑时步幅才有舒展感,消除了
步子拉不开的现象,也可避免肌肉拉伤.(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耐力系数平均值高于我国,他们有继续
提高马拉松成绩的速度基础.市队马拉松运功员,衬力系数虽高,但也只能达到一般水平。国内外优秀马
拉松运动员,由于有良好的500。术和1000。米速度,当他们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场内与场外训练相结合:
场内便于进行有强度的场地训练和带器械的练习,克服以往队员单纯在公路上跑很长的距离而不要求
强度的做法。有的队员由于缺乏5000 m, 10000。比赛的基础,开始练习就跑很长的距离,各项成
绩提高缓慢。因队员各自参加训练的动机不同,个别队员不愿改变他们习’质了的平日练习内容,怕强度
训练。为了防止训练过度,在采用间歇训练、反复训练、变速训练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强度;在持续时
间延长,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更应控制.同时应注意训练后的恢复,’将场地段落跑和场外的有氧耐力
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越野跑、公路跑、坡度跑、自然地形跑的训练,可避免在场地练习时单调、呆饭
、易产生疲劳的缺点,提高了队员耐久跑的积极性,完成了更大的跑量。实践证明:这种耐力训练对善内
脏器官机能和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发展一般耐力水平和增强腿部力量较为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种耐力训练,可以使心脏得到有效的扩张,增加心肌扩张潜在能力的储备和心
输出量,过多的耐力训练也会使心肌“收缩储备力”下降,心肌出现动力不足,心输出量降低,不
仅影响速度;而且影响耐力。
同样,虽然场地段落跑速度训练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储备力”,增加心脏排空能力,增大心输出量;
适应比赛与提高马拉松速度的需要,但是数量过多,强度过大的速度训练,也会由于心肌“收缩储备力”
过份地增加,而使心脏扩张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影响运动员的耐力.
通常在安排场外耐力训练与场内速度训练的比例时,以及在应用强度大小时都必须产格注意以
上两个方面的关系。
(三)展练与午练相结合:
根据余暇时间的结构特点,体育锻炼多安排在清晨.究竟早晨训练会不会有害于健康,能否有
助于成绩的提高?
科学试验证明,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内的能源对晨跑来说,是很充足的,清晨,人体内肾上腺皮质
激素分泌最旺盛,它能动员身体机能,促进体内糖元的代谢,使人体适应一于长跑时肌肉活动的需要。这
时练跑,人不易疲劳,并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一早晨空气新鲜,晨跑训练能使体内获得更多氧气,
促进新陈代谢,对增强心肺功能十分有益。
巴甫洛夫指出:由于每天有严格的生活制度的影响,一定神经过程的定型就在大脑皮层中逐渐形成和
巩固起来.这就说切为什么习惯于早晨训练的运动员,能毫不困难地去进行早晨训练,而且还感到自己的
精神很愉快。
早晨训练是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基本训练,但当晨练作为午练的补充训练时,晨练的负荷量就应该比
午练小些,同时要考虑到前一天的运动量和训练内容。对带有检查性的训练,应有较长时间的恢复,一天
训练两次时,一般应等恢复了再训练,有时恢复不到原来水平,也可以继续进行,但不能老是这样搞,否
则就会走下坡路.训练后恢复得快慢与刺激强度、量、密度以及待续时间有关,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有
关,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恢复得就越快。
运动员在早晨训练时,对于习惯了的运动量是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的。
(四)重点训练日与非重点日相结合:
一定要在重点日与非重点日相结合的基础上安排训练.我们一般采取星期日重点训练日+星期一、二非
重点日十星期三重点日+星期四非重点日+星期五重点日+星期六非重点日的方法,连续交替进行.这种强度
训练日与松训练日相结合的方法,使运动训练有张有驰,提高了跑的质量.如果肩毛胡子一把抓放,没有
重点课做保证,跑得虽多,而质量却不高,跑得越多越难恢复,往往造成过度疲劳.
(五)运动量要大、中,小相结合:
我们采用周期节奏,每月四周一循环:第一、二周(大)耐力周,突出量,以完成数量为主,第三周(中
)专项周,保持一定量(相当前周的3/4),提高一下强度,第四周(小)身体训练周,放松调整。
由于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对量的适应能力快,但对强度适应能力慢,易产生过度疲劳的弱点,这就要求
节奏明显,我们安排一周中身体素质训练不少于两次,要求练习动作快,幅度大,强度低,组间有间歇.
大训练量训练,一周安排2-3次,强度训练每周以两次为宜。周训练次数8-10次为宜。由于平时练
习课次少,周期也不长,不会造成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实践证明,周训练量冬训:男140-180k m,女120-
150k m:夏训:男120^-180km;女90-130k m为宜。马拉松比赛,全年不得超过两次。
(六)、分散与.集中训练相结合:
业余马拉松队的训练是以分散训练为主,集中训练为辅的。集中训练日,队员可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
训练,而大部分时间,队员是在无教练亲自指导下,进行分散训练.由于队员A练刻苦,事业心强,加之三
三俩俩的结伴训练,也起到相互促进与监督的作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队员在训练计划的
执行上却有不小差别,分散训练时执行计划得好坏,直接影响集中训练时的效果,所以说分散训练是集中
训练的保证,而集中训练的结果,又在不断检验、指导、推动着队员分散训练时计划的执行,两者互相依
存,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线上线下是什么意思
1、线上是指依托于网络的,在网络上发起,并全部或绝大部分在网络上进行的活动,于网络上发布活动信息,募集活动人员,在网络上进行活动的流程。线上主要指代利用互联网等虚拟媒介而实现的一系列没有会发生面对面交谈交互的情况答与动作。
2、线下即可理解为,有真实发生的、当面的、人与人有通过肢体动态的一系列活动,或者是事物真实具有实体存在的,这类情况通常可以称之为线下。例如常见的有社交活动、线下实体店销售等等。
线下是指有真实发生的、当面的、人与人有通过肢体动态的一系列活动,或者是事物真实具有实体存在的,这类情况通常可以称之为线下。线下在不同的场景还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很难诠释。
扩展资料:
1、线上线下,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线的上边跟下边,由于很多人都把这个“线”理解为网络,导致很多人会误以为线上线下活动,指的是网络上开展的营销活动和除网络上虚拟活动以外的实体营销活动。但是线上线下的概念并不是仅此而已。
2、线上线下多指广告策划和产品销售,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尤其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的概念变得有所延伸,其中线上指的是依托网上进行的各种行为,如,线上交易、线上推广;而线下则主要是指传统贸易所进行的各种行为。如,线下交易、线下推广等。
历史上马拉松的由来
在希波战争中,菲迪皮茨为了将希腊胜利的消息传达给雅典的同胞,一口气负伤跑了40余千米,最后将胜利的消息告诉了雅典同胞后力竭而死。人们为纪念他而在第一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增设了马拉松项目,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在公元前490年,古希腊与波斯帝国的战争(史称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前449年)中,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进击希腊的城邦阿蒂卡,在距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波斯人打到了雅典城外的马拉松。
希腊长官派一个叫做斐迪庇第斯的士兵到斯巴达求援,结果斐迪庇第斯花35个小时走了150公里,斯巴达人却说十天后才能出兵。斐迪庇第斯又用最快的速度回到马拉松,结果雅典人只能与波斯军队背水一战。
雅典军奋勇应战,最后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最终获得了的胜利。史称马拉松之战。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告诉雅典人,古希腊将军米太亚得派遣长跑优胜者斐迪庇第斯传达消息,斐迪庇第斯成功传递消息后,却因为体力不支而倒地死去。
马拉松(Marathon)长跑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分全程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种。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
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赛场地的开放。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
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对参赛者的包容。其他体育项目,只有同等选手才能同场竞技,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可以挤在一起比赛。
马拉松遇难者女儿通过视频认出父亲,关于这场比赛都有哪些疑点
在甘肃白银市举办的这场马拉松比赛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5月22日,这场由172名参赛者组成的马拉松赛事在白银市拉开帷幕,但是却又21名马拉松运动员永远的留在了赛道上,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位遇难者的女儿通过视频认出了自己的父亲,同时还向这场马拉松主办者,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为什么参赛者在遇难后没有第一时间和家属取得联系?赛程的应急预案是怎样的?为什么极端的天气没有预警?为什么没有发布情况说明?遇难者家属赶到现场的时候为什么找不到具体的联络人?
一、为什么没有针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山地马拉松不同于常规的马拉松。我们都知道马拉松是个非常耗费体力,而且耗时比较长的运动,这次的山地马拉松举办地是在甘肃的白银市,我们都知道这个地区是以山地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可能遇到的条件都应该考虑在内,但是主办方似乎并没有针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
二、为什么没有关注天气情况?别说是这样一场规模庞大的赛事了,就连我们每个人日常出门看一下天气,似乎也成为了惯例,但是在这场马拉松举办之前,主办方根本没有关注到天气的变化情况,更不要说提醒参赛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预防准备。初次之外,主办方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赛事后勤和辅助措施。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已经狂风大作,但是还要继续进行,最终酿成了悲剧。
三、希望能吸取教训。这场马拉松赛事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同时也希望以后在进行大规模的赛事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有危险情况的时候及时叫停活动,保障参赛人员的人身安全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