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哪里学陈氏太极拳
承德县永年杨氏太极拳协会代表队,在2008年10月16日至-21日邯郸第十一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中,不负重望,获得个人4金、1银、5铜的骄人成绩,同时会长栾秀玲女士又获得了国内武术五段技术认证书。
第十一届国际太极拳运动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河北省体育局、邯郸市政府主办、中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商会、河北省侨联、河北省武术协会协办的一次武术盛会。承德县永年杨氏太极拳协会代表队是承德市唯一一家接受邀请参加这届运动会的代表队,此次比赛全队共有11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分为规定套路和传统套路,承德县代表队在传统套路的比赛中,表现出色,成绩突出。
承德县永年杨氏太极拳协会成立一年并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充分表现了承德县儿女的风采,太极文化是人文文化,协会会长栾秀玲女士表示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承德县人民一定会孕育神奇,创造辉煌,在承德县这块热土太极一定会生根发芽,良好发展,承德县也将因太极更加知名全国。
至于陈氏的就不得知啦~~不好意思啊!
陈氏太极拳教程视频
陈氏太极拳分解教学招式
陈氏太极拳第一招: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陈氏太极拳第二招: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陈氏太极拳第三招: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陈氏太极拳第四招: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陈氏太极拳第五招:左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陈氏太极拳第六招:左揽雀尾
1、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过10厘米。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掌着地。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
请问陈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有什么区别谢谢!
吴式太极拳(以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吴鉴泉先生所传为例)源于杨式太极拳小架(以杨少侯先生所传为例,俗称“小架”),杨式太极拳源于陈式太极拳,但是今天流传的杨式太极拳(以以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杨澄甫先生所传为例,俗称“大架”)已经与今天流传的陈式太极拳拳架(以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陈发科先生所传的陈式太极拳为例)有了明显区别,简要而言: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流传最广的有: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整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视频:(陈正雷演练)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吴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吴公藻、吴公仪、吴英华、马岳梁等。北派为王茂斋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赵铁庵、杨禹廷等,再传有赵安祥、李经梧、王培生等。
视频:(吴英华演练)
如果想具体了解,可以看看陈式、吴式太极拳的源流:
太极拳自陈王廷首创之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陈式子孙妇孺皆知,老幼皆练。陈家沟的人丁越来越兴旺,练太极拳之风也愈来愈盛,后浪推前浪,历代都有名拳师。三百年来,历经陈氏子孙及其门徒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太极拳便成为我国重要的拳种之一。从《陈式家谱》可知,陈王廷三子一孙的拳艺一般,玄孙甲弟则拳艺精到,但从此后继无人。陈王廷的族系第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陈家沟著名的太极拳手,人称三雄,与同族陈公兆、陈大兴齐名。这时陈王廷所创的七种拳套,已由博返约,原有的一百零八式长拳和太极拳(十三式)第二路至第五路,在陈家沟已很少有人练习,而第一路、炮捶(现代陈式太极拳第二路),推手和粘枪,则精益求精。至五传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为适应不同的学习对象,第一路太极拳又有老架和新架之分,至六传又派生了赵堡架。
新架据说是陈有本所创,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逐渐扬弃了某些高难度的动作,陈家沟人称之为“略”。陈有本的门徒族侄陈清萍,也创造了一套架式,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步加圈,在不改变套路的原则下,由简到繁,以至极为复杂,逐步提高拳艺的技巧难度,与陈有本同时的陈家沟拳师陈长兴,承祖辈的老架系统,架式宽大,难度高,直到他的学生杨露禅在北京传习拳艺时,为了适应保健需要,有逐渐改变了拳套动作,遂成杨式太极拳。后又从杨式派生了吴式太极拳,其创始人为吴鉴泉。
永年人武禹襄先从杨露禅学陈式老架,又从陈清萍学新架套路,其后自创一派,称武氏太极拳。后由武氏又派生了孙式太极拳,其创始人为孙禄堂。
关于吴氏太极拳: